中国工程院院士 ——《新形势下我国城市洪涝问题》
阅读:次 发布人:防洪排涝国际论坛
报告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浩
王浩院士发表了题为《新形势下我国城市洪涝问题》的主题报告。整个报告分为四个部分:1.讲述了城市洪涝现状。2.简要分析了洪涝灾害的成因。3.总结了治理洪涝的整体形势。4.最后提出了多项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在报告中王浩院士指出,近五年,在我国有60%以上的城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并伴有城市内涝发生范围较广,积水深度大,积水时间长的特征。从2007.7.18济南特大暴雨26人死亡,到2010.5.7广州洪涝死亡6人,北京2011.6.23暴雨全城瘫痪、2012.7.21暴雨造成79人死亡,再到2013年上海暴雨洪涝灾害,洪涝频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城市安全。
在分析城市洪涝的成因中王浩院士提出: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有气候变化因素、也受城市的雨岛热岛效应影响、有地面硬化率过高、防涝排涝标准偏低、立体交通造成的易积水点、还有内涝的水和外洪衔接不好而造成的内外排水不畅以及管理不善等方面。除此之外,还提到原有城市排水管网规划设计标准偏低的现象也是造成我国城市洪涝频发的成因之一。
与此同时,王浩院士介绍了关于城市洪涝治理的重要措施:1.包括做好系统的规划。2.再有要构建更高标准的排水系统。3.贯彻全新的设计理念。4.完善规划标准。5.改进设计方法。6.需要建立预警系统。7.要加强风险管理。
报告中,王浩院士还将国外洪涝应急管理做了简要分析。据表明,澳洲、日本、欧盟、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均有雨水影响评价和雨洪风险评估制度,都有洪涝灾害分布图,以表达排水系统遭遇不同暴雨频率下内涝发生的可能性、淹没时间、淹没范围以及淹没深度,识别城市开发建设给城市雨水排放带来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洪涝灾害区划,进行规划和用地管理工作。通过国外的一系列经验为我国城市防洪排涝管理工作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