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3个月“脱墨”,天河深涌中支涌初显岭南“乞巧水街”

阅读: 发布人:防洪排涝国际论坛

  今年四月,被“暗藏”20多年的天河深涌中支涌“揭盖”2516㎡,重见天日。在揭盖复涌后的3个多月,深涌中支涌从“黑水”变“清水”、马路宽阔畅通、岭南骑楼开始显现...

  历时3个多月初显岭南“乞巧水街”

  在中支涌与护林路西段的交接处,向北沿着中支涌的主干道已经铺好,马路两边分布着细叶榄仁树和LED路灯。马路西侧与树相连延伸到河涌的地方是中支涌左岸的巡河通道,临涌设置了花岗岩仿古围栏和休息坐凳,紧贴围栏在河涌内侧与地面相平处种植了杜鹃,给这里增添了许多生机。而从东桥开始往北有一段已初显岭南文化骑楼的人行道景观,部分商铺已经开店营业。

  珠村村民:端午节期间,珠村的龙舟首次在中支涌进行训练,引来了村民、路人围观,现场气氛非常热烈,大家都为龙舟呼声鼓劲加油。

  原本,中支涌上游水源不足,而且是由沿岸生活污水汇集而成,可谓是“臭水沟”。经过去年以来的持续整治,污水截走了,上游源头补水增加了,并且加强了水闸调度管控,在端午节期间中支涌水位高涨,水质清澈,给龙舟训练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实现了自己的龙舟在自己村“划翔”。

  深涌流域整治中“难中之难、艰中之艰”

  中支涌位于深涌流域中部,全长约1.96公里,集雨面积约0.84平方公里,上游接右支涌,下游接横涌,是深涌流域的“主动脉”。然而,全长800米的中支涌珠村段约有400米被覆盖成暗渠长达20多年。

  由于形成暗渠的河涌无法进行日常管养、清疏,两侧的居民生活污水肆意直排,导致暗渠内排污情况纷繁复杂、淤泥淤积、行洪不畅、水体恶臭,严重阻碍着中支涌乃至整个深涌流域的治理,是深涌流域河涌治理的“难中之难、艰中之艰”。

  治理历程

  ➤深涌中支涌珠村段的治理第一步就是揭盖复涌:为做好揭盖复涌工作,揭盖前区、街、村、社联动,团结一致,一方面核查中支涌暗涌段盖底部结构构造,对沿线房屋进行测量及安全鉴定;另一方面,试点先行,多次召开村民集体大会进行动员,同时工作人员多次深入现场对涉及到的屋主和承租商户,挨家挨户宣传发动,悉心解释,最终揭盖复涌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揭盖复涌历时7天,出动近千名工作人员,切割机70台,50吨吊机6台,大型发电机5台,PC200挖机6台,大型平板运输车6辆,共揭除盖板117块,累计揭除盖面积约2516平方米。

  ➤截污纳管:揭盖后,治理人员对中支涌(珠村段)沿线房屋排污口挂管迁改上岸,然后通过城中村截污纳管,将污水全收集接入污水管网,最终实现城中村雨污分流,彻底解决污水直排中支涌问题。

  挂管前期需村委及村民配合进行一户一策,摸查户内化粪池及管网路由,确定一户一个方案。然而,在进入居民住房中钻孔、撬砖等谈何容易,工作人员再次经受着考验。改化粪池、卫生间时,原户内化粪池排囗低,为确保排口能够接入新建污水管网则需要提高入水管及出水管,那些无化粪池或化粪池不符合接驳的就需要进行重建,有的还需改造卫生间等等,其中的每一项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到居民满意为止。为加快完工,工作人员克服管道黑臭、天气炎热、直排管恶心污臭、进入化粪池带水带粪作业等困难,常常加班加点进行夜战。

  ➤河道清疏:深涌中支涌在珠村区域河道较窄,最窄处两侧房子相距不到一米,俗称“一线天”。该段清疏量较大,设计清疏深度约1.3米,大概400立方米,而河道宽度仅1~2m,河道中间有桥梁相隔,两侧现状房屋临涌,通道过小且人流量大,因此设备无法通行及在岸上摆放,只能靠人工用桶、小船转运进行清疏。

  施工人员表示,有的地方河道两侧排污口较多,桥涵空间狭小,空气流通不畅,施工人员容易受有毒气体威胁,还有的地方河岸挡墙较高,需要工人用铁锹将淤泥铲到胶桶里用铁驳船运到涌边宽敞处,再用车辆外运进行妥善处理。

  ➤贯通河道两岸:经过几十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深涌中支涌部分河段形成暗渠河道,沿岸商铺临涌而建,揭盖后河涌与沿岸商铺之间没有空间,无法形成人行道。首层居民和商铺纷纷自愿让出距离河涌2米的范围,在不影响整栋楼房安全性的前提下,将其一一拆通并连贯起来改造形成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骑楼人行道。

  • 电话:173-1753-8277
  • 网址:http://www.ifufc.com
  • 地址:中国上海市静安区广西中路777弄上海多媒体产业基地华清大厦505室
  • 邮编: 200072

技术支持:上海闻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 沪ICP备12034678号-4 公网安备 31010602000731号